
爱喝茶的朋友肯定有过这种疑问:上次在叶掌柜店里面买的茶叶,第一次喝的时候滋味明明很对,第二次泡就差了点意思。
甚至同一罐茶,今早泡和昨晚泡的口感都不一样。这是茶叶有问题,还是自己喝错了?
今天跟着叶掌柜的思路,把这个常见的喝茶困惑弄明白~

茶叶:活着的茶,味道本就会变
叶掌柜总说茶是有脾气的,这话一点不假。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茶叶味道的主要因素。
要是把茶叶放在客厅的开放式茶盘里,白天的湿气、晚上的空调风都会悄悄渗透进去,原本清爽的茶香就会变得浑浊。
要是随手放阳台晒太阳,紫外线会破坏茶叶里的芳香物质,喝起来就少了原有的鲜灵。
就算是装在密封袋里,每次取茶后没及时封紧,反复接触空气氧化,口感也会慢慢变差,尤其是绿茶这类娇嫩的茶,变化更明显。

细节差一点,风味差一截
要是排除了茶叶储存的问题,那大概率是冲泡时的细节没把控好。
不少人泡茶全凭习惯,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都凭感觉来,可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藏着茶味的开关。
水温的影响最直接。像安吉白茶这种芽叶细嫩的茶,用80℃左右的水冲泡刚好,要是用刚烧开的沸水,芽叶里的苦涩物质会被快速泡出,喝着就发苦。

但要是泡武夷岩茶,水温必须够高,沸水才能把岩骨花香激发出来,水温不够就会寡淡无味。
投茶量也有讲究,盖碗泡红茶,投茶3-5克刚好,投多了会浓得发闷,投少了又尝不出醇厚感。
出汤时间和水质也不能忽视。泡普洱熟茶,前两泡要快出汤,不然容易闷出堆味;泡单丛茶,出汤慢一点,才能把它的蜜香泡透。
水质方面,用山泉水泡的茶,比用自来水泡的更清甜,因为自来水的其他物质会影响茶的香气。

品饮者:你的状态,影响茶的味道
除了茶叶和冲泡,品饮者自己的状态,也会让同一款茶喝出不同味道。
这就像同样一碗面,饿的时候吃觉得特别香,饱的时候吃就没那么有感觉,喝茶也是这个道理。
身体状态不同,对茶味的感受就不一样。比如感冒的时候,鼻子不通气,嗅觉失灵,就尝不出茶叶的细腻香气,喝什么茶都觉得寡淡;
要是前一天熬夜上火,舌头对苦味更敏感,原本回甘不错的茶,也会觉得偏苦。
情绪的影响也很大,心情好的时候,喝普通的绿茶都觉得清香爽口;心烦意乱的时候,就算是老白茶,也品不出它的温润。
饭前喝和饭后喝味道也有差异,刚吃了油腻的食物,再喝茶就会觉得茶味更浓。

天气变,茶味也会变
很多人没注意,天气这种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喝茶的感受。叶掌柜过过茶随天变,不同天气里,同一款茶的滋味会有明显差别。
下雨天最直观,空气里水分多,茶叶容易吸潮,冲泡后茶香发闷,回甘也弱;人体感官在潮湿环境中也会迟钝,对茶味的感知会打折扣。
晴朗干燥时,茶叶储存稳定,茶香能充分释放,人也更敏锐,茶味就清晰鲜活。寒冬喝热茶会觉得更醇厚暖心,酷暑喝同一款茶则可能偏燥,更适配冷泡。

下次喝茶的时候,你可以留意一下茶叶的储存情况、冲泡细节,还有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
你有没有过印象特别深的茶味变化经历?比如某款茶突然喝着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