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看茶好坏?记住这3点,一眼看穿汤色密码!

喝茶总踩坑?看茶汤这 3 处就够了!3 秒辨茶叶好坏,新手也能学会

不少人喝茶时总犯难:明明看着茶叶挺整齐,泡开却喝着寡淡,甚至有杂味 —— 其实不用靠 “味觉盲猜”,茶汤就是茶叶品质的 “晴雨表”。

一杯茶的颜色、亮不亮、清不清,这 3 个细节藏着所有答案,学会了不管买茶、品茶都不踩坑。

第一看:茶汤颜色,“对味” 才是好的

别觉得茶汤颜色越深越好,关键是 “符合茶类本色”。

比如绿茶该是浅黄绿、清澈透亮,要是泡出深褐色,大概率是存放不当或工艺出了问题;红茶得是橙红、红艳,要是偏暗发黑,可能是发酵过度;普洱熟茶正常是红浓透亮,要是变成暗沉的 “酱油汤”,直接 pass,那是品质差的典型信号。

简单说:原料好、工艺到位、存得妥当的茶,泡出的汤色一定 “正”—— 绿茶鲜、红茶艳、白茶润、普洱醇,不会偏离本身该有的颜色。

第二看:茶汤亮度,越亮越优质

拿杯子对着光看,优质茶汤会像 “装了星光”,透亮有光泽,光线能轻松穿过去;要是茶汤看着发暗、灰蒙蒙的,甚至像蒙了层雾,基本可以判断茶叶品质一般。

比如好的白茶泡出来,茶汤是杏黄透亮的,看着就清爽;而工艺粗糙或存放受潮的茶,汤色会暗沉发闷,喝着也容易有涩味、霉味。记住:亮堂的茶汤,大概率藏着好茶叶。

第三看:茶汤清浊,干净才靠谱

优质茶汤得 “清澈见底”—— 对着杯子能看清杯底,没有杂质、悬浮物;要是茶汤浑浊,视线穿不过去,还飘着小碎渣,大概率是加工时卫生没做好,或是储运时受潮变质了。

但这里要注意两个 “例外”,别把 “好现象” 当成坏茶:

毫浑:越浑越嫩

有些绿茶、白茶(比如白毫银针)泡出来,茶汤里飘着细小白毛,看着有点 “浑”,这其实是 “茶毫”—— 只有嫩度高的茶叶才会有,是品质好的表现,不是真浑浊。

冷后浑:红茶专属 “好信号”

喝红茶时,茶汤放凉后出现 “小奶絮”,看着变浑,别担心!这是 “冷后浑”,说明茶叶里的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足,是优质红茶的标志,加热后会恢复透亮。

最后总结:好茶汤色就 3 个标准

不管是绿茶、红茶、白茶还是普洱茶,只要满足 “色正、汤亮、纯净” 这 3 点,基本就是好茶叶:

色正:符合茶类本身该有的颜色;

汤亮:对着光看有光泽,不暗沉;

纯净:没有杂质,“毫浑”“冷后浑” 除外。

下次喝茶别光急着喝,先观察下茶汤 ——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 “看着浑其实是好茶” 的情况?或者踩过 “汤色不对” 的坑?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