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六大茶类,谁最好喝?
绿茶、岩茶、普洱,几个常被提及的茶类,各有各的拥趸,每每争论起来,好不热闹。
李麻花经常作为旁观者,围观着多方辩论。
“绿茶最清爽,又鲜又香,这才是好茶。”
“岩茶一般人可喝不懂,门槛就高嘞。”
“看普洱的价格,就知道选谁了。”

品饮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每个人对好茶的理解不同,胜负难分。
但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地比较着。
奇怪的是,极为常见的红茶,却在这场比较中尤其隐形。
从老人家的搪瓷缸,到办公室的马克杯,再到精致的下午茶桌,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或许,正是因为它太过平常,平常到像空气和水一样让人不易察觉,所以存在感并不高。
但红茶作为六大茶类中的一员,自有位列其中的资格。

《2》
红茶的诞生,说起来也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据说,在明朝的某年,武夷山桐木关的茶农在运输一批绿茶时,由于山高路远、气候潮湿,绿茶吸收水汽后发酵了。
茶农舍不得放弃这批茶叶,只能硬着头皮将它们烘干。
没想到,制出来的茶叶乌黑油润,茶汤橙红,香甜可口,反而别有一番韵味。
至此,红茶正式从桐木关起步,漂洋过海,成为风靡全球的茶类。
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红茶的存在。十步一家的饮品店里,红茶也是极受欢迎的茶底。

按照工艺特点,红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最传统的一类,是源自武夷山的小种红茶,以正山小种为代;
由小种红茶演变而来、茶味更清新的工夫红茶,祁门红茶、滇红都是其代表;
以及,为了适应市场,将红茶切细制成的红碎茶。超市里常见的红茶包,大多都是红碎茶。
这三类茶,构成了红茶世界的基本大纲,往下还有更细的划分,在此不做赘述,留给茶友们探索。

《3》
若是初入茶圈,从来没有喝过茶的纯新手,李麻花会推荐从正山小种喝起。
它产自武夷山桐木关,当地优渥的自然环境,为茶叶的出众品质打下基础。
作为红茶之鼻祖,正山小种的工艺是更传统、更原始的。
这也就意味着,正山小种的发酵度很高,青味与苦涩味少,茶汤柔和甜润,对新手非常友好。

尤其是无烟正山小种,有着清丽馥郁的花果香,茶汤入口甘润,茶味甜醇,以“花果香,桂圆汤”著称。
从闻香到品汤,正山小种都能带来丰富的品饮体验,正好为新茶友的喝茶之路开个好头。
而且,相比其他品类的名优红茶,譬如斤价上万的金骏眉,正山小种的性价比高了不少。
不用花大价钱,就能喝到正宗的茶味。

《4》
要泡出一杯茶味纯正的红茶,最基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盖碗泡。
一只简单的白瓷盖碗,不吸香不吸味,便于呈现真实完整的茶味。
注入沸水后,合盖调整出水口的大小,在几秒内出尽茶汤。
“快出水”的冲泡方式,既能泡出红茶的精华,茶汤也不会因为坐杯而泡出苦涩味。
而且,用盖碗泡茶,揭盖闻香、欣赏汤色也很方便,品茶的体验最丰富。
冲泡功夫茶时,白瓷盖碗就是一张白纸,要请红茶来作画。

如果没有用盖碗泡茶的条件,红茶也可以用玻璃杯、马克杯来泡。
只要有一只干净的杯子和热水,就能泡出不错的茶味。
但用玻璃杯泡茶,要注意减少投茶量,300毫升的杯子,投茶1.5-2克就够了。
先投干茶,再注入沸水,茶汤温度降到适口就能直接喝。
玻璃杯泡红茶,一样可以欣赏红茶明亮的汤色,品味落到茶汤中的香气物质。
另外,现在这个季节,用盖碗泡透一泡红茶之后,茶友们还可以把叶底拿去煮一煮。
用持续的高温将剩余的茶内质榨取出来,充分释放茶叶余韵,一点也不浪费。
在选择冲泡红茶的茶具时,要避开紫砂、粗陶这类材质的茶具。这些茶具表面的孔洞会吸收红茶的香气,影响茶味呈现。

《5》
提起红茶,有多少茶友心中的标签是:平价、甜润、适合新手……
麻花身边一位爱喝红茶的朋友说,红茶于他而言,就是喝茶路上时不时要回望的“故乡”。
在外游山玩水,喝多了岩茶的浓郁、熟普的醇厚之后,总要回头休息一下。
纵使其他茶类的茶味精彩纷呈,百花争艳,也总记得这一杯平和温暖的滋味。
烦闷之时,以一杯质朴的清甜,按下浮躁的心。
平常,却不普通,这就是红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