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新手买茶,7个会被套路,因为他们不懂这4个买茶技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些天,收到一位新茶友的提问:

“六大茶类里,我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叶?”

类似的好奇心,想必很多人都有。

但村姑陈左思右想,硬生生被难住了。

原因在于,这个问题的范围实在太大了。

一提起六大茶类,稍微了解点茶叶知识的人,都能一一报出名字: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茶叶的不同工艺所划分。

然后,就会有人总结说,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饮用,容易上火体质者,应喝凉性茶;体质虚弱者,应喝中性茶或温性茶;冬红夏绿,切勿违反季节喝茶……

讲得有鼻子有眼,由不得大家不信。

好多人立马拜倒在这些言论之下,纷纷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喝的茶叶。

可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点。

正是应了网络上很火的“废话文学”,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谁都知道喝茶要凭个人情况,可究竟如何才能排除万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茶呢?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4点建议,且听我慢慢道来。

《2》

建议一:了解六大茶类的特点

前面提到,有人说要根据体质喝茶,并涉及到了很多中医方面的知识。

而作为一个普通茶客,不熟悉中医学,也不懂得自己是什么体质,到底是热是寒。

这里头的东西,非专业人士,资历不够者,很难说得清楚。

所以,从现实出发,我们应该试着了解六大茶类的特点。

六大茶类的发酵程度各不相同,工艺也有区别。

绿茶不发酵,黄茶轻发酵,白茶微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不发酵的绿茶,常常被认为是“寒凉”之物。

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加工过程中有杀青,从而保留下了大量的茶多酚物质。

茶多酚物质,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性。

故而,胃弱的人,长期喝绿茶会产生不适感。

而微发酵的白茶,也经常被当作和绿茶一样,很寒凉。

但实际上,白茶虽然发酵程度不高,但没有经过杀青,体内的茶多酚会随着时间,不断减少。

一般情况下,白茶做好后的一到两个月时间,茶多酚就会达到正常值,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新白茶性平和,老白茶性温和,不寒不凉。

与其搬出中医上那些玄之又玄的道理,不如现实点,直接看身体的反应。

不要只盯着某一类茶,而是要多加尝试。

先入手小包装的,若是觉得喜欢,再回购也不迟。

喝得多了,自然也知道什么茶能让身体舒服,身心愉悦,那便是最适合自己的。

《3》

建议二:不要盲目追求功效

现代都市人,大多经济独立,注重身体。

喝茶,也成为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许多人喜欢喝茶,一是为了解渴,二是补充些许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不可否认,正确喝茶,喝好茶,的确对身体有益。

但存在一些极端派,直到当身体出现不良现象时,还会想着依靠“喝茶”来解决。

关注健康,是好事,可盲目追求效果切不可取。

身体是自己的,要对自己负责。

茶叶就是茶叶,仅仅只是天地间的一片树叶。

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后,诞生了六大茶类,各有各的优点擅长。

但如果仅靠茶汤内所含的物质,就想治疗某种疾病,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面对商家的过度营销,还是应该客观冷静去分析。

喝茶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品饮香气和滋味,放松身心,提升生活质量。

而倘若遇到疑难杂症,及时就医,才是王道。

另外,不管是哪一种茶叶中,都含有茶多酚和咖啡碱。

长期喝浓茶,不仅对身体无益,还可能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4》

建议三:量力而行,买自己经济范围内的茶叶

“要喝就喝最顶级的茶叶”,这是大多数新茶友的第一反应。

然而,茶叶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其中之一,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不像买钻戒,买金银首饰,可能一辈子只有几次。

咬咬牙,也就下手了。

但喝茶,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务必要符合自己的消费能力。

丰俭由人,在我们经济范围内,量力而行。

买对不买贵,这样不仅能喝得开心,而且物有所值,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会嗖嗖上升。

反观有些人,为了追求名优茶,斥巨资入手。

却不曾考虑到,买茶的开销,已经占据了生活中的一大部分。

至于其它方面的开支,则大大缩减,生活品质不增反降,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喝茶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而非必需品,更没有必要人人都买一斤五位数的茶。

而还有的人,为了充面子,买名不副实的茶叶。

如200元一斤的金骏眉,500元半斤的牛栏坑肉桂,99元包邮到家的10年陈老白茶……

稍微懂茶的人,一喝准露馅。

消费观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在这里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一套。

只能用这篇文章提醒大家,量入为主的同时,也必须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究竟是享受茶叶带来的风味,还是自己永远无法被真正满足的虚荣心。

《5》

建议四:多喝多学,少听大师和砖家所言

为什么小白都喜欢相信大师?因为大师们喜欢“创造发明”,拥有很多头衔。

xxxx高级茶艺师,xxxx御用制茶师,xxxx第三代真传弟子,xxxx国际茶学专家,诸如此类。

所以,小白们被大师唬住了。

大部分的新人,无法分辨自己面前的到底是真大师,还是伪大师。

尤其是当他们给你创造出一堆资料和名词,让你觉得“这是真东西”,让你觉得“价有所值”、

然后,你就乖乖掏钱,为这些玄之又玄买单。

一些懒得动脑筋去学习茶知识的人,常常会把大师的话奉为至理名言。

买回家后才发现,这些茶叶的味道,不尽如人意。

这时候,大师又会搬出一套说辞——适口为珍。

于是乎,“适口为珍”成为了绝大多数劣质茶的遮羞布。

不仅浪费钱,还伤身又伤心。

与其信大师,不如信自己。

多看看那些正经传播茶文化的内容,听听那些每年都要亲自上茶山、走茶厂的人是怎么说的。

带着较真精神和求知欲望的茶友,上当受骗的几率,远不及那些习惯了偏听偏信的人。

《6》

人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第一时间,就想到向前辈学习,找书学习。

但村姑陈的建议是,选择引路人时,要非常慎重。

因为刚入茶圈的新人,就像是一张白纸。

全然不知自己的第一笔,该画什么,完全没有分辨真伪的能力。

只能依葫芦画瓢,跟着别人盲目地走,不知何处是目的地。

对方说什么,就信什么。

如果遇到了一个不靠谱的老师,那么未来的买茶取向,就会被深深打上烙印。

想要去掉这个烙印,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买茶、喝茶,不能急,要慢慢来。

踩雷是常态,有得必有失。

平常心对待,独立思考,多加学习,自然就能少走弯路。

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

空腹喝茶、深夜喝茶、喝浓茶、喝劣质茶,春节期间喝茶的四个禁忌

一喝茶就失眠,是平时喝茶量太少?还是泡茶时喝太浓?

看价格喝茶?看山场喝茶?你的喝茶水平,可能承载不起正岩茶

不论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传统喝茶方式好?还是喝奶茶好?

喝茶二十多年,怎么连这些喝白茶常识,都不了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