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喝茶不用懵!一篇搞懂六大茶类,从选茶到泡茶全攻略

“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这话听着耳熟,可真到茶叶店,面对五花八门的茶罐,新手多半会犯怵:绿茶、红茶、白茶到底咋区分?为啥有的茶要趁鲜喝,有的却越陈越香?别慌,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扒明白中国六大茶类的门道,新手看完也能变身“懂茶人”!

其实早年间,茶叶没有明确的分类,大家买茶全靠经验摸。直到陈椽教授按茶叶工艺,把它们分成了绿、黄、白、青、红、黑六大类,这才有了咱们现在清晰的认知。这六大茶就像六种不同性格的朋友,各有各的“脾气”,喝对了才过瘾。

先说说最“清爽”的绿茶,典型的“小鲜肉”,汤清叶绿,一口下去鲜爽得很。它能保持翠绿,全靠“杀青”这步关键操作,高温锁住了鲜叶的营养和颜色,所以必须趁鲜喝,一年内喝完口感最佳,西湖龙井、碧螺春都是圈里的“明星款”。

跟绿茶长得像的是黄茶,堪称“绿茶的表亲”,工艺就多了个“闷黄”步骤,茶叶轻微发酵后,变成了黄叶黄汤,味道更醇和,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就是它的代表,保质期和绿茶差不多。

再看最“佛系”的白茶,不炒不揉,只靠萎凋和干燥两步,是六大茶里最接近天然的。也正因如此,它和黑茶成了唯二能“养老”的茶,放得越久,味道越醇厚,毫香、花香也更浓郁,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都是白茶里的常见款,新手入门喝着很顺口。

要是喜欢口感有层次的,那得试试乌龙茶,堪称六大茶里的“戏精”,工艺最复杂,香型也多到数不清。就说闽北的武夷岩茶,“岩骨花香”是它的灵魂,从花香到果香层层递进,喝一口超有韵味。不过它得按焙火轻重存放,一般2-3年喝最好,不建议放太久。

新手必入的还有红茶,全发酵工艺让它性子特别“温和”,橙黄、橙红的汤色看着就暖,味道清甜润口,对肠胃刺激小,老人小孩都能喝。性价比高的工夫红茶,高端的金骏眉、正山小种,都是不错的选择,最佳品饮期也是2-3年,过了这个时间味道就差远了。

最后是“老大哥”黑茶,后发酵工艺加上特殊的渥堆步骤,让它越陈越香,陈香、糯香特别明显,饭后喝解腻效果绝了。存得越久的黑茶,口感越醇厚顺滑,是很多老茶客的心头好。

选对茶还不够,茶具和泡法也得跟上。新手不用买太多茶具,一只白瓷盖碗就够了,六大茶类都能泡,不吸味还能让茶香充分释放,用功夫茶泡法快出水,茶汤滋味更丰富。想图方便,用玻璃杯泡绿茶、黄茶、白茶也可以,还能欣赏茶叶在水里“跳舞”的样子。紫砂壶就比较挑茶了,适合泡黑茶去杂味,可别用来泡白茶、乌龙茶,会把香气吸走。

另外,不管用啥茶具,泡茶都得用100度沸水,高温才能激发茶叶的香气和营养,还得记得“快出水”,不然茶汤会又浓又苦。用110毫升的盖碗泡,多数茶放5克就行,岩茶、黑茶得放8克,玻璃杯泡和煮茶要少放点儿。还有,好茶叶别洗茶,第一泡的精华丢了太可惜,尤其是岩茶,头道茶汤留到最后喝,还能尝到“还魂汤”的独特风味。

现在天冷了,煮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老白茶、黑茶煮着喝口感更饱满,岩茶可以用盖碗泡完再煮叶底,一点不浪费。

其实喝茶哪儿有那么多讲究,六大茶类没有高低之分,自己喝着舒服才最重要。从分不清茶类到能精准说出喜欢的口感,这个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希望这篇攻略能帮你打开喝茶的大门,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心头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