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62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大爷喝了几十年茶,原本觉得对身体有好处,却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胃黏膜发炎,医生提醒他:“不是所有茶都适合你这个年纪喝,尤其是绿茶,得忌口了!”
这让李大爷很疑惑:喝茶不是养生吗?怎么还喝出毛病来了?
其实,茶虽好,但喝错了反而伤身。中国人爱喝茶,很多人却忽视了体质、时间、剂量这些关键细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喝茶有哪些讲究,什么茶该忌,哪“三种茶”最好不碰?
一、“绿茶虽好,却非人人适合”绿茶清新爽口,是很多人夏天的首选。不过,绿茶属于未经发酵的茶类,茶多酚、咖啡因等含量较高,性寒。
对于脾胃虚寒、肠胃功能差、容易腹泻的人来说,喝绿茶容易刺激胃壁,造成胃胀、食欲不振,甚至诱发胃炎或胃溃疡。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指出:绿茶不宜空腹喝,也不适合胃寒体质或老年人长期大量饮用。

尤其是老年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本就减弱,长期喝浓绿茶容易加重胃部负担,甚至影响营养吸收。
二、“三种茶,医生劝你最好别喝”除了绿茶外,临床医生还特别提醒:以下三种喝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 太烫的茶:食管癌的“隐形杀手”很多人爱喝滚烫的茶,觉得“热乎才舒服”。但你知道吗?茶水温度超过65℃,就可能对食管造成慢性灼伤。

《柳叶刀·肿瘤学》早在2019年就发布研究指出:经常喝超过65℃热饮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提示:热茶反复刺激食管黏膜,会诱发慢性炎症,长此以往可能演变为癌变。
建议:茶水温度控制在50~60℃为宜,入口温润,不烫为佳。
2. 隔夜茶:细菌和亚硝酸盐的“温床”
有些人泡一壶茶能喝一整天,甚至第二天继续喝。这样看似节约,其实极不卫生。
茶汤放置时间长,尤其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霉菌,同时茶叶中残留的硝酸盐会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这是一种潜在致癌物。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建议:茶水泡好后最好在2小时内饮用完毕,不要隔夜喝,也不要反复加热。
3. 空腹茶:最伤胃的一口茶
有些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喝茶,觉得能“清肠提神”。但空腹状态下,胃酸浓度高,茶叶中的咖啡因、鞣酸等成分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胃部不适、反酸甚至胃炎。
尤其是浓茶,更容易引起心悸、手抖、头晕等症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提醒:茶应在饭后一小时饮用为宜,避免茶水影响铁、钙等营养素吸收。
三、喝对茶,身体更健康,三类人群要特别注意中国是茶叶大国,不同体质适合不同的茶,喝对茶,才能真正养生。
1. 胃不好的人,宜喝熟普、红茶。这类茶属于全发酵或后发酵茶,性温和,对胃肠刺激小。尤其是普洱熟茶,含有较多茶褐素,有助于养胃护胃。
2. 睡眠差的人,避免晚上饮茶。茶中的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建议这类人群在下午4点前饮茶,晚上尽量不喝。

3.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控制浓茶摄入。浓茶会升高心率、加重心脏负担,如果你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喝茶时务必注意茶叶用量,宜淡不宜浓,避免引发心悸、胸闷。
四、健康喝茶的五个小建议,简单实用
为了喝得安心、喝出健康,日常饮茶不妨遵循以下五点建议:
茶水不过夜,现泡现喝最安全。
不空腹喝茶,避免胃部刺激。
不饮浓茶,尤其是高血压、失眠人群。
控制茶量,每日饮茶不超过3~5克干茶。
选择适合体质的茶种,例如寒性体质少喝绿茶。
结语:喝茶养生,关键在“怎么喝”茶是好东西,但养生从来都不是“喝得越多越好”。方法对了,才是真正的保健;方式错了,反而可能伤身。

不妨从今天开始,告别这“三种茶”、忌口绿茶(如果你不适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控制温度、时间、浓度,让一杯茶真正成为你的健康守护者。
参考资料:
[1] 《柳叶刀·肿瘤学》:热饮与食管癌的风险研究,2019年。[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3]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饮茶卫生指南。[4]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官方健康科普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