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的世界不仅有冲泡品饮的雅致,还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每一个都能让你在品茶时多一份趣味谈资,一起来看看吧!

1. 英语“tea”的发音,源自福建闽南语
17世纪时,西方船队从泉州、厦门等闽南港口将茶叶运往欧洲,直接音译了当地对茶的称呼“tey”——这就成了英语“tea”、法语“thé”、德语“Tee”的起源。而北方方言里的“cha”,则影响了俄语“chai”等欧亚语言,一杯茶的发音,藏着古代茶叶贸易的路线痕迹。

2. 冷泡茶不是现代发明,宋代就有“冰茶”
别以为冷泡茶是年轻人的新玩法,早在宋代,诗人何德休就创制过“冰茶”——把冰块和茶叶放在一起,等冰块融化后饮用;明代《茶疏》里也记载过用泉水冷浸茶叶,制成“凉茶”解暑。日本的“水出し茶”(冷泡茶)也有几百年历史,看来古人早就懂“冷泡”的清爽妙处。
3. 碧螺春曾叫“吓煞人香”,还靠果树“增香”
碧螺春在唐朝时有个很“霸气”的名字——“吓煞人香”,后来康熙南巡时觉得名字不够雅致,赐名“碧螺春”才沿用至今。更特别的是,它的茶园常与枇杷、杨梅等果树间种,茶树吸收了果香,冲泡后才会带着独特的花果香气,是“茶果共生”的经典例子。

4. 好的茉莉花茶“见茶不见花”,工艺是人类非遗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其窨制工艺超讲究:先让茶叶和茉莉花混合,等茶叶吸足花香后,再把花朵全部剔除,这样反复多次,才能做出高品质茉莉花茶。所以优质的茉莉茶里基本看不见花瓣,却能喝到浓郁的“冰糖甜”香。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做出这种风味,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还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 宋代北苑茶曾“价比黄金”,皇室都抢着要
宋代福建北苑(今建瓯一带)的“龙团凤饼”是顶级贡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记载:“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一两黄金才能换十饼茶,黄金能买到,好茶却难寻,足见它当时的稀缺和珍贵。
这些藏在茶背后的冷知识,是不是让你对“喝茶”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下次和朋友品茶时,聊起这些故事,定能让茶香里多一份别样趣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